
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 近年來,長洲區政協注重發揮政協委員專長優勢,從大會發言、提案建議、組建合唱團、創作下俚歌等方面齊發力,促進長洲文化事業欣欣向榮。
匯聚力量傳唱特色文化
下俚歌是流傳于長洲區長洲鎮泗洲村一帶特有的鄉間民謠,于2014年入選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如今,跨越千年的下俚古韻,已成為泗洲村的非遺品牌。
“每一個文化遺產既是歷史生活的一個片段,更是民族精神的傳承載體。加強下俚歌創作發掘,打造區域文化生態圈,不斷提升我區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凝聚力、生命力。”長洲區政協委員陳萌璇在長洲區政協五屆二次會議大會發言中提到。受此啟發,長洲區政協印發了《關于開展“傳承下俚文化·委員傳唱放光彩”系列活動方案》,通過多方合作,團結政協委員和藝術界人士努力為發揚下俚文化盡一份力。

長洲區政協、長洲區委統戰部聯合主辦的“慶祝人民政協成立75周年暨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文藝演出在百盛廣場上演。 李靜 攝
在長洲區政協委員、梧州學院教育學院音樂教研室主任張光劍的牽線搭橋下,長洲區政協與梧州學院達成合作,簽訂《長洲下俚歷史文化挖掘研究》項目協議,并在長洲區政協文史館掛牌成立下俚歌傳承工作室和梧州學院教學科研實習基地。隨著學術論文《淺析長洲下俚歌旋律形態發展》在專業期刊上發布,《長安之洲》《一起唱下俚》《書聲瑯瑯》等8首原創下俚歌曲目完成作詞作曲及編唱,下俚文化挖掘、傳承取得顯著成效。此外,《潯江謠》《金波銀浪泗洲島》《幸福寫滿答卷》等原創下俚歌還獲評梧州市“我們的城 我們的歌”原創歌曲優秀作品。
此外,張光劍還在長洲區政協五屆一次會議上提交了《關于成立長洲區合唱團的提案》,促成了長洲合唱團的誕生。
凝聚共識唱響民族團結
長洲區政協積極響應自治區政協“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委員行動”號召,連續三年面向市民群眾開展文藝演出活動。
此外,長洲區政協依托長洲政協文史館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舉辦了“丹青繪同心·翰墨書共識”書畫作品展、“敬天惜物”鋦瓷文化展,推動相關活動與泗洲島民俗文化文旅項目深度融合,進一步促進傳統文化的鮮活傳承與創新演繹。
長洲區政協還與玉林市容縣政協、肇慶市封開縣政協簽訂三方“友好政協”協議,聯合舉辦慶祝人民政協成立75周年美術書法攝影展,181件繪畫、書法、攝影、工藝美術作品精彩亮相,真實記錄三個地區經濟健康穩定發展、民生福祉持續改善、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各民族同胞團結進步及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等成就。
扎根基層助力文化發展
為促進長洲文旅體農融合發展,長洲區政協委員楊海濤、陸強投入資金超2700萬元,分別在泗洲村、富萬村打造泗洲島中小學勞動教育實踐基地、梧州“魚悅西江”生態文旅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知青寨,突出西江生態保護、能源利用開發、民俗文化傳承、鄉村田園體驗等特色要素。該區經濟界和工商業聯合會委員也以自己的方式,結合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等工作,參與到助力長洲文化事業發展的工作中。
長洲區政協委員、倒水鎮綜合文化站站長潘卿多年來扎根基層,帶領倒水鎮群眾以八音演奏、倒水采茶劇表演等方式,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村民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培育文明鄉風;從事文化藝術領域工作的委員莫飛鵬、區曉鋒把政協委員職責與日常工作相結合,常態化到各村(社區)開展惠民演出活動,為群眾奉上精彩豐富的文化大餐;委員吳明亮充分發揮美術繪畫特長,通過參與倒水鎮路垌村大型《垌心茶海》壁畫的設計與制作、創作倒水鎮富萬村大型浮雕壁畫《一粒米故事》、泗洲村十佬巷雕塑壁畫等,助力鄉村振興、文化傳承。
(李靜 吳秋瑩)



